一晚上时醒时睡,早上九点多醒过来,感觉到身体到处都有些酸痛。起身洗漱后到院子里看了下,外面的天蒙蒙的阴着,还没下着雨,但看着已经欲落将落了。发现主人家帮忙给我停在院子里的摩托车披上防水的透明塑料罩子,罩子上印着些卡通图案,感念主人家的心细体贴。
在院子的桌子上吃了昨天买的面包作为早餐,开始看起了书。先是看了下《从大都到上都》中罗新老师接下来两天的路线。接下来两天他会从白河堡水库出发,到达长伸地村,次日到达龙门所。我查了下接下来一段时间的天气,发现沿经的地点接下来一周都会下着雨,有些感慨自己的运气不佳,怎么一出门就能碰到这绵延的雨天。但行程计划又不能就此打住,只能做好之后小雨天出行的打算。随后看了下旅馆情况,发现只有龙门所附近有一家宾馆,加之天气预报中接下来只有短短一两天放晴,我就预备明后天放晴后走到罗老师两天的路程,直接到龙门所。之后龙门所出发后的一段路会偏离国道,走一条编号为404的县道,不知道接连的雨天会不会导致路况变差。
出发时候的考虑不周,带出来的衣物都是日常的棉布材质的,这两天洗衣服颇为费力,而且晾干需要的时间也很长,于是在京东上买了次日能送达的两件速干的短袖和一件速干裤子。也算是为之后阴雨的天气绸缪。还买了些诸如便携衣架,晾衣绳子,肥皂片,洗衣服的刷子等。夏天出行虽然衣物不需多带很方便,但每日浆洗工作又是一桩难事。
因为昨天今天看的书的部分中花了很多笔墨写了明代在白河堡到龙门所一代活动的史车两部熟夷,我的兴趣也跟着上来了,按罗新老师书中的指点,去知网上下载了几份南京大学的特木勒教授写的相关论文,另外有个意外之喜的是发现特木勒教授还有一篇关于辇路上纳钵的论文,不过只有这篇是付费下载的,请了前段时间认识了还在念博士的朋友从学校内网下了过来。
在维基上预先了解了下明朝年号列表,边关重大事件土木堡之变,明史纪事本末中讲朵颜三卫的设立三卫篇,维基上的朵颜三卫词条兀良哈三卫后开始看起了特木勒教授的这篇夹缝中的抉择:朵颜别部在明蒙之间的变迁。中间回房间用炉头和摩卡壶煮了杯咖啡。
因为之后很可能会需要搭帐篷露宿了,中间回房间检查了下相关设备,发现本以为装着折叠椅子的袋子是折叠桌,赶紧下单了一个五十多的便宜折叠椅,明天能送到。因为买入了一些新装备,驼包应该会放不下,预备明天重新整备下行李,将一些多带的衣物的装备快递送回北京。另外因为今年没能露营过也需要提前搭建下帐篷,防止有地钉遗失,或气垫漏气等,之前有次露营借用了朋友的帐篷,到地才发现朋友把支持杆另外装袋并未给我,当晚只能挤另一个朋友的帐篷,这次没有朋友随行还是需要谨慎一些。
下午一点多的时候在主人家的提醒下用美团外卖叫了一家三公里外的黄焖鸡米饭,三十多,但分量极大,我吃了一半,留了一半预备作晚饭。我看了下周边的外卖实际能快速叫到的其实只有两家店。
因为中途总需要跳到维基去了解论文提到的一些事件和地理知识,论文看得很慢,大概看到四点多才看了三分之二左右,开始犯困,回房间睡觉。罗新老师在书中引用的许多内容看起来应该主要是来源于这篇论文,明天再看完另一篇关于李家庄朵颜别部历史的几个问题也许我可以稍微写下读后的感受。这几天大段的码字让我好像对书写没有开始的那种畏难。这种对写字的畏难身边不少在学生时代后便不再有作文书写经验的朋友好像都会有。感觉到了写东西也是一种需要常常练习的技能,也许所谓作家大多不是印象中只需要天才和灵感的行当。
睡到六点多醒来,雨下得比睡前小了,门外面传来钢琴声。我被声音吸引走到了主人家门口,发现门口开着,里面有位红衣服的女生背对着在弹琴。她应该是前天和主人聊天时候提到的几位来这里上补习课的老师学生中的一位学生,他们订了十几天的房子。我当初有些猜想是不是现在还有在抓教辅行为,所以需要到郊外来补习,当然也可能是家长想给孩子更好的学习环境吧,这边确实清幽。
回屋取了电脑,在客厅边开始写日志边听了会和雨声交缠的钢琴曲,感觉这个孩子弹奏的很不错。后来主人出来客厅接热水,我向他借刷子等会洗衣服用,没想到主人家非常诧异,说他从没用过刷子洗衣服的。我也大感困惑,原来我从小习惯的用给衣服打上肥皂后用刷子刷干净然后用水再漂洗的操作竟然不是所有地方都是这样的,转而我怀疑起是不是早前习惯于在河边涧间洗衣服的地区才是这样的操作了,感慨了下各地风俗相异当真是非行至无从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