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0 下花园村 - 白河堡 - 滴水崖 - 长伸地村 - 龙门所

因为昨天和主人约好,早上七点半起床去吃旅馆里给做的早饭,15元一位。我到的时候桌子上坐着两拨人,一拨是之前见过的学生老师,另一拨则是没见过可能是今天刚入住的客人。早餐内容是火烧,稀粥,一些咸菜腐乳和一个煮鸡蛋。
旁边的女生面前放着已经被红笔批好的试卷,我有些好奇的开口询问,这下得知了原来这些学生不是我猜想的高中生,而竟然是大学生,补习的内容是国学古文。而对面的一批客人是来自天津的,本来应该昨天到这边,但因为大雨没来成,昨天他们逛了什刹海。
外面日头已经有些高照,看了下今天天气都是晴朗天气,于是变了计划准备等今天收到快递后便立刻启程出发。论文其实昨天晚上都看完,本来想今天写一篇关于朵颜别部的文字,但看来得推迟到之后了。
和主人说明了情况后回屋煮了咖啡喝后开始整理行李,发现昨天洗的衣服还没干,就把衣服先给拿到院子中去晒着。把行李收拾差不多后搬到了客厅,这样房间空出来主人家可以早点安排人来打扫。预备着就在客厅边看剩下的一些论文和书等昨天买的衣服送到就出发,打电话问了下快递员,说是大概十一点多到这边。
看了下时间才九点多,于是拿了本书安心去小院的葡萄藤下的秋千凳上看了起来。偶尔抬头发现原来葡萄藤上密密麻麻已经接了需要小葡萄。消磨时间到了十一点左右,京东的快递员到了,拆了快递,将衣服,裤子,衣架,拆开袋子后收纳进行李中。能快速打开的月亮椅很大一个,只能放在外面了,收拾了院子中晒干的衣服,和老板告别后去了附近的快递站。

在快递站费了好一些功夫才寄送了回去了之后行程不再需要的一些东西,这是个在超市内部异常方面的快递站点,几乎每十秒就会有人来取件,站点的三个人一直在连轴转,墙上张贴着招人的海报。
从站点出来后,这次用高德的经停点将一路需要稍微停下的地方给加上,目的地设定为龙门所后边出发了。开始一段路线是前天双脚走过的旧县到白河堡一带,入山后天空一半蓝一半阴沉。这边山中可能常常会有雨,周伯琦在《右十八盘岭》中说这段路「峭壁剑门壮,重梁星渚纡。凡鳞期变化,雷雨在斯须。」。

感觉狠狠的锻炼了下弯曲山路的骑行技巧,脑子里常常想得很多,什么弯道圣经,正压反压,真临到头还是乖乖降速降档稳稳的拐过这些大弯小弯。对比起前天带我的那位大哥骑的自动挡的踏板,他在下坡的时候需要一直踩着刹车来控制速度,而挡车在下坡时候靠发动机制动基本可以不用捏刹车,省力很多。
到达前天的终点,山顶的那个移动咖啡车后停下车来,点了一杯拿铁后从包中掏出之前在村子商店买的面包作为午餐。一边听着旁边的人聊天一边吃着东西,一个椅子上有一只很漂亮的小猫呼呼地睡着觉。
吃完东西稍微看了会书后出发,接下来在白河在路左边一直作伴,只是从白河堡水库那因为大坝阻拦而积蓄成泽的广阔水面向着上游延伸的时候逐渐缩窄。看微信群得知此时张恒和烂烂在野攀,地点就在我现在左边这条河蜿蜒过百里画廊后流经密云精灵谷那一段的附近攀岩点。
白河堡水库出发这一段山路算是这几天来风景最好的一段,我常常会停下来拍照。为了方便随停随拍,我将理光GR放在了屁股右后方的一个小侧包中,这样我只要停稳车,就能从身后掏出相机马上拍一张,这个过程熟练后往往能在二十秒内完成。在过了进京检查站没多久我就看到了河北界碑,在以缓慢的速度出发四天后我终于离开了北京进入了河北赤城的山区中。路上遇到一个禁止超载标志上画着一只大象,要是坐着四只大象前后簇拥着千万人的的忽必烈现在路过这里,大象驾驶证应该是要被交警吊销了,不过真要较真的话,他可能会在出发的健德门附近就要因为骑行大象没有京A牌照入四环「违反道路交通标志」和仆从过多涉嫌「寻衅滋事」导致压根迈不出去四环半步。


这一片的景色和我位于浙南山区的家乡非常不同,感觉家乡的重山往往排得很密,往往一边山势落入谷底后便迅速抬升叠出出另一座山峰,这边的山间谷底却是大片的平地,从中穿行而过的我常常能见到两边山谷平地中种着的大片玉米地和零散分布的民居。这些民居让我留意到的一点是它们大多都是人字山墙灰瓦顶,这种利于排水的构造感觉也佐证了之前我觉得这一片降水丰沛的的猜想。

到了骆驼山村后就需要转北向而行,从这里告别了陪伴一路的白河。在骆驼山村我其实有些困惑地找了好久骆驼山无果,直到驶出村子一段路后才发现之前一直藏在别的山后面的一对驼峰。我理解了这只石骆驼为什么以非常高的频率出现在最近两天的看文字中,它真的很醒目。

之后的路在到达巡检司村之前感觉一个个相似的小村庄非常均匀地分布着。不知道为什么其中有两个村子在过村子的那段路是用六边形的石砖铺成的,异常颠簸,需要放慢速度。
周伯琦对这一段路程的形容是「岚翠摩台斗,林霏隐日车。谷深幽境迥,路转列峰斜。锦石歌瑶草,苍丛缀白花。柴门成聚落,山崦尽人家」。相隔数百年,我觉得依然贴切。


路边的不少村庄中都有老人就坐在门前的椅子或旧沙发中,看着我出现又目送着我离开,似乎这就是他们消磨一天的方法。经过了罗新老师在书中说到的村子中间的一颗巨大的古树,只是我没想到这棵树离马路这么近,很多村民围坐在树边上,频频的打量着停下拍照的我。

经过长伸地村,村子旁边有一小段长城。长伸地村一开始是在明代建成的长伸地堡,这个堡垒的作用并不是用来抵御外敌的,那个时候明蒙在隆庆和议后已经和平了好几年,它主要防范的是位于关内的熟夷再次外逃出塞。长伸地这个奇怪的名字罗新老师做了如下的猜测:

我怀疑长伸地,就是蒙古人所说的“长城地”​,本来是汉语,经蒙古人一用,再回到汉语,就成了长伸地,和洪台吉(皇太子)​、宰桑(宰相)​、详衮(将军)等词汇一样。后人解释说曾经有个常将军或一位常胜将军怎样怎样,当然都是望文生义了。

这一路来其实不少奇怪地名说不定都是因为这种情况导致的。之前听的《白银时代的旅行史》中讲了站点的「站」据说就是由「驿」这个汉字从蒙语里面打一个滚回到汉字变成的,元代之前的「站」字是没站点的用法的。

路过长伸地村的指示牌下发现下面有个牌子用繁体写着「甜梦农场 前方100米右转」,这个名字让我突然想到《我为歌狂》中似乎有首歌叫《有梦好甜蜜》。后面还有个牌子让我知道这是个露营地,心中有些意动去看看,但看了看压在天上的乌云还是算了。

过了红沙梁隧道后,出来迎面结实淋了一场雨,一路频频抬头望着雨云而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雨中停下车把本来绑在行李包后面的背包努力塞进了防水的大行李包中后在雨中骑了大概十几分钟,而后的路段雨点渐小到停止。停下车将湿透的外衣脱下拧干卷起来塞进松紧带下。这下我庆幸起来早上出发时候换上刚买的速干衣了,骑车时雨点都是打在了前面,所以其实衣服背部是干的,我脱下衣服换了一面穿上,骑了一小会就感觉背部差不多也干了。

这种下雨的节奏很可能就是之后草原上会遇到的,之前在内蒙开车的时候就体会一段路程一会干一会湿的天气,全看路上方云朵的阴晴不定的心情。我觉得可以穿上雨衣,再给背包套上防水袋子形成破解,唯一有些忧虑的是不知道 iPhone 的防水性能能不能防得住长时间的风吹雨打,在刚刚那十几分钟的小考验中它倒是表现得很好。
刚刚在雨中慌乱前行的时候不知不觉已经从505省道转了个弯到了112国道,整理好湿掉的衣物重新出发后发现两边的时候发现两边种满了各种果蔬,大棚林立。大棚外的一片片蔬菜绿色的叶子还挂着水,反射着雨后突然出现了的太阳的光。

没过多久就到了今天的目的地,位于龙门所镇人民政府对面的酒店。办理了入住到了房间看了下时间已经是五点多了。洗完澡后把刚刚湿掉的衣物换下洗了用早上快递送到的便携衣架和晾衣绳晾晒起来,然后换了一身衣服准备去镇上逛下。

这个镇子不知道为什么每走几步就会有个卖豆腐的店,在非常萧条的商业街的尽头看到一个很小的关帝庙,门口立着两座石狮子,造型殊为可爱。走进门后就闻到腐烂的味道,发现原来是贡品发出的。出来后在旁边一家商店中花九块钱买了一个香瓜和一大串青提,借用了店主的刀子把香瓜切开后就在店门口吃完了。罗新老师在书中困惑各地吃香瓜是否去掉中间的带子的那部分瓤,反正我是照单全收统统落肚了。





逛了一会回到旅馆,刚出发时候旅馆主人说他们能做吃的,我就找主人点了份莜面,我还因为一直把「莜(you)」这个字和「筱(xiao)」这个字搞混了导致老板以为我要吃的是刀削面。点了一份面和一份拍黄瓜,最后上来的面和黄瓜都超大一盘,第一次吃到这种蒸起来的,蜂网般的莜面,给的卤是酸菜肉丝汤,浇了卤的莜面异常好吃,吃完结账发现只花了三十块钱,其中拍黄瓜是12块,也就是这小脸盆大小分量的莜面竟然只要二十块左右,其中肉丝分量还不少。

吃完回房间,看了下天气,明天大概率还是晴天,那明天应该就能走出山区进入平原地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