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南禅寺#
这两天休息在家的时候提前预习了一下禅宗相关的历史。于是就计划着今天要去南禅寺。南禅寺是日本禅宗临济宗的大本山,同时也是日本禅宗寺庙中规格最高的一个,比之前几天要去的建仁寺要高一个等级。不过不知道为什么一直很困顿,半睡半醒,到了下午两点多了才出门。
经过两天的阴雨,今天放晴的天空格外好看一路边骑车边拍照到了南禅寺,发现游客已经不能进去了,吃了闭门羹。
哲学之道#
吃了南禅寺的闭门羹后,便推着自行车走入了附近的名为「哲学之道」的一条路。这个奇怪的名字是来源于京都大学哲学教授西田几多郎每日在此冥想,路旁是琵琶湖疏水,沿途种植樱花树,春天樱花开的时候这条路应该会漂亮。
路边常常能见到来这里休息撸猫的人,这里有着不少的猫咪,和一只猫咪对峙许久,掏出相机还没对上焦,它就一溜烟走了。
走路的时候我尝试之前有位朋友教我的走路冥想的法子,即走三步一呼走三步一吸,如此循环,和着水流声,进入状态后,感觉身体和精神的放松了下来。
在这里第一次看到了白色的曼殊沙华。
霍霍霍扎#
休息的时候决定要去吉田寮看一看,于是从哲学之路的半道下来,导航到了京都大学的吉田寮。中间路过了一家名字很奇怪的书店叫:霍霍霍扎。进去看了很久的摄影集和绘本。最后买了两本摄影集,其中一本准备送给朋友的女儿。
吉田寮#
从书店出来天已经黑了,骑车到了吉田寮已经是完全的漆黑,这样刚好,因为这里原则上应该是不允许没有预约的外人擅自进入的。但夜色中我倒是完全可以冒充作京大的学生,偷偷潜入大作战。
之前在国内时候想买的摄影集的《京大吉田寮》是这么介绍吉田寮的:
作為日本最古老的學生宿舍,京都大學的吉田寮建於 1913 年,由相當嚴明的學生自治組織管理至今,不過其破舊的外觀、雜亂的環境和斑駁的外牆,被誤認為是廢墟也不為過。京大的左翼思潮與吉田寮的自治精神,一直是日本學運時代的精神象徵,室內仍保留著當年的傳單及標語,嚴肅的氣氛連一般京大學生都不願接近。
宿舍本棟共有 120 間和式房型,房租含水電和學生自治會費只要 2500 日圓(約台幣 550-600 元),附有簡易廚房、衛浴以及一片田地和和散落一地的鍋碗瓢盆。宿舍大小事皆秉持學生自治精神,強調對話與溝通,一切由自治會和居住者們共同決定,彼此間更是如家人般互相幫助,沒有前後輩間的上下關係,也沒有國籍語言之間的隔閡。此外根據自治會的理念,宿舍不僅開放遊客事先申請參觀或攝影,宿舍的一切資訊、生活畫面也都在專屬網站上以影片的方式公開給民眾參閱。
如此自由平等的風氣與獨樹一格的文化持續近百年,卻仍經不住歲月的摧殘。2017 年,京都大學因抗震問題對住宿生下達搬遷通知,更有拆除宿舍的打算,引發與學生間的衝突,自從兩年後校方向學生提出訴訟開始,這場法律抗爭便一直持續著。時至今日學生們依然團結一致,力爭屬於他們的居住權,並積極向外界宣傳吉田寮作為一棟富有歷史的建築,其不可忽視的文化價值。
偷偷地进了一楼,倒是白做心理建设了,楼道里并没有人,从一楼走过过道,上到二层后再返回。很多房间都透出着灯光,也听到有人声,好在没有人因为我鞋子踩在木地板上的声音而跑出来责难我。
本次旅程所有文章集合: https://blog.hatcloud.me/tags/旅程-瀛洲钓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