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30 檀王法林寺,祇园,知恩院,净土宗(上篇)

计划#

昨天的休息感觉让今天有活力了不少,决定今天要去看一看位于祇园的建仁寺,这是日本两大禅宗中的临济宗的大本山之一。在京都有五家临济宗的山门,其历史源流引用维基中的内容如下

镰仓幕府末期,幕府仿照南宋的临济宗五山,命名了五所寺庙为“镰仓五山”。镰仓幕府灭亡后,后醍醐天皇推行建武新政,命名了京都五山以取代原有的镰仓五山。后在南北朝时期,五山成为足利幕府的主要支持力量之一。
京都五山包括:天龙寺,相国寺,建仁寺,东福寺,万寿寺。
另外,南禅寺原在建武新政时为京都五山之一,于室町时代时被足利义满列为别格,位在五山之上,是日本禅宗最高寺庙。

我住的地方在鸭川的上游的地方,去祇园基本是一条直直的沿着鸭川的线,这条骑行的路线在前天去清水寺的时候已经经过一次了,这次算是轻车熟路。

檀王法林寺#

在去祇园的路上我瞥见了一个寺庙小山门挤在一栋建筑物旁边,于是停了自行车,准备进去看看。从门口立的柱子我知道这是个叫檀王法林寺,属于净土宗。有趣的是门左边的写着:子とも图书馆,儿童馆,保育园,子供の家。看起来好像是个提供很多儿童相关设施的寺庙,这让我有些好奇。而门的屋檐两侧立着两只之前提过的流行于闽南,粤东,台湾和琉球区域的风狮爷形象的石狮子。
进了门我意识到我进来的这个门是侧门,真正的山门应该是在我的右侧。而矗立在我视线的右边很醒目的是一座歇山顶的带二层走廊的天王殿。说是「殿」感觉有些怪,因为这更像个小楼的样子,而且正面还挂了名字:望西楼。有趣的是望西楼边上有许多儿童游玩设施。而穿过望西楼看到的正殿上挂着匾额写着「朝阳山」三个大字。正殿边上有着现代的小屋,看着是儿童图书馆和幼儿园。




檀王法林寺:源流#

这座寺中的奇特的搭配让我特别好奇,晚上回来搜索资料,从这个寺的官方网站上找到了这个寺的背景。这座寺庙的前身是「悟真寺」(原文是日文,以下的引用都是我用翻译软件翻译后简单润色,其中有些用【】包起来的文字是我基于调研或猜测给加上的注释):

檀王法林寺的正式名称是“朝阳山栴檀王院无上法林寺”,其历史始于望西楼了惠(1243-1322)上人创建的悟真寺。
了恵上人成为浄土宗三条派的派祖,受到亀山天皇的皈依,被赐予“朝阳山”山号,并于文永 9 年(1272 年)在三条建立了悟真寺。在这里传承宗祖法然上人的浄土真义,致力于专修念佛的布教,并著有总结法然上人教义的《黑谷上人语灯录》。

这就解释了刚刚提到的楼上的「望西楼」和殿上的「朝阳山」具体的意涵。但悟真寺在応仁之乱以及多次天灾人祸中遭受重创,于永禄年间(1558-69 年)被烧毁。而我现在看到的这座寺的真正开山的是一位名叫袋中(たいちゅう)上人的法师。

上人出生于天文 21 年(1552 年),出生在磐城国(现在的福岛县いわき市),14 岁时出家,并开始被称为“袋中良定”。上人在各地勤奋修学,从年轻时就被认为是学僧,完整传承了浄土宗的教义。
1602 年,51 岁时,他决定前往明朝(当时的中国),但未能如愿。次年开始,他在琉球国逗留了三年。
回国后,慶長 16 年(1611 年)进入京都,在了恵上人创建的念佛道场縁地(悟真寺)建立了草庵,取名为“朝阳山 栴檀王院 无上法林寺”。在檀王法林寺,上人致力于净土念佛的教化并专心于著述,同时扩大寺区并巩固寺院的基础。
元和 5 年(1619 年),在任住持 9 年后,上人将《法林寺什物帖》留给弟子团王上人,并将寺庙让与,迁居至东山五条坂创立袋中庵。

这位上人准备去明朝的年份我查了一下是万历三十年。我本来以为他没去成中国是因为明朝的海禁政策,但万历年后应该海禁已经开放了才对。然后我意识到可能和明代一直有的沿海日本侵扰有关,在这篇 明代倭寇侵擾沿海各地年表中我翻看这几年前后有扰边的记录,暂时猜测是可能沿海各县因为长期的倭寇问题对日本的任何船只都多有阻碍,也许之后对明史有更深入的了解后会有新的猜想。
而记录中他在琉球停留了三年:

在为期三年的琉球逗留期间,这位上人热心致力于浄土念佛的教化和传教工作。当时的琉球国王尚宁王深深皈依于这位上人,建立了桂林寺(现在的那霸市松下町)。此外,将甘薯推广开来并引进了砂糖精制技术,被称为琉球的恩人的伊间真常公也深深皈依于这位上人。
在上人回国后,尚宁王被赠送了大约 30 件琉球宝物,这表明他的信仰之深。

寺门檐角的放置的琉球流行风狮爷也许就是纪念这段历史吧。

檀王法林寺:信仰#

这座寺庙还有个值得一提的是这里供奉着一位不太常见的神祇:主夜神。这个神灵的名字为:婆珊婆演底,梵名 Vāsanta-va-yanti。

系善財童子參訪五十五善知識之第三十二,於夜暗處除恐怖,救護眾生及諸苗稼,能生萬物之神。據新華嚴經卷六十八入法界品載,此夜神於虛空之中,處寶樓閣香蓮華藏師子座,身真金色,目發紺青,形貌端嚴,以眾寶瓔珞為嚴飾,身服朱衣,首戴梵冠,一切星宿炳然在體,於其身上之一一毛孔,皆現「化度無量無數惡道之眾生而令離險難」之像。俗傳,若厭惡夢,誦此神名,得悉除恐怖。[六十華嚴卷一、四十華嚴經卷十七、華嚴經疏卷五十八、華嚴經探玄記卷十九] p4457
http://m.fodizi.tw/f05/74314.html

而关于为什么供奉着尊神灵,官网的记载是这么写的:

根据山缘起的记载,庆长 8 年(1603 年)3 月 15 日,袋中上人念佛时,穿着朱衣、青袍的主夜神尊出现在光明中,告诉袋中上人:“我是华严经中所说的婆珊婆演底主夜神。应当支持专修念佛的修行者。” 并传说他授予了符。
慶長 8 年,袋中上人为了学问探求前往明朝的一年。由于未获得国家许可,上人冒险搭乘民间船出海航行。
在夜色深沉、人迹罕至之时,鬼神和盗贼横行,当深厚的云雾笼罩大地,月光失去光辉之时,为那些在城池、聚落、山间、荒野和大海中遭遇困难的人们,将通过各种手段消除他们的恐惧。为那些在海上遇险的人,将化身为船的形状,成为海神的身影拯救他们于危难之中;为那些在平地遇险的人,将化身为月光、星光、火炬光和闪电之光,拯救他们于危难之中。据《华严经·入法界品》所述,主夜神无疑给那些踏上未知航程的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勇气。
袋中上人在回国后仍怀有对主夜神的信仰,并被供奉在他建立的檀王法林寺中。他的威德传到了当时的帝后水尾天皇耳中,据说天皇亲自向主夜神尊献供

檀王法林寺:招福猫#

有趣的是基于这个神祇的信仰之后嬗变出一种对黑猫的尊崇。可能黑猫在夜中发亮的眼睛的关系,黑猫被认为是主夜神的使者。

据传说,从江户时代中期开始,在山中制作了刻有主夜神尊名字的招福猫,并受到民众的欢迎。
这尊神秘的招财猫雕像,举起右手,身披黑色,独具特色。据说这个“右手招财猫”聚集了独特的信仰,其他寺庙被禁止模仿,被认为是与寺庙相关的招财猫中最古老的之一。
如今,每年 12 月的第一个星期六举行招福猫・主夜神大祭,展示了秘尊主夜神像。此外,参拜者还会得到主夜神尊的御札,以及从【寺庙流传下来的】厨子【厨子是一个用来存放重要物品和事物的箱子,是一种具有灵性的特殊箱子,可以寄托灵魂。发音是祖师,Zushi】中找到的古老招财猫(江户后期)的复刻像。

有些好奇的我从官网的奖品信息处看到了这个招财猫的形象,张贴如下:

确实和其他的更常见的白色的招财猫形象大相径庭,如果把这个看作是日本招财猫的源起之一的话,那我对招财猫抬起的手有个猜想是这抬起的手很像是在施展佛像中常见的无畏印,这也契合了主夜神保护人们在黑夜中不受伤害的职能,也许本来招财猫的形象更多是驱邪。
要是适逢其会的话我挺想得到一个带回国的。然后因为寺庙和猫这种关系,这个寺庙收到了各种各样的招财猫捐赠,据官网说都在本堂展出。截下官网放出的东北地区的部分招财猫照片:

檀王法林寺:夜间保育#

关于为什么寺庙中会有很多儿童设施的相关说明在官网上并没有找到,不过在这篇博文中我看到了一些相关描述:

「檀王法林寺」裡的「壇野保育園」成立於1950年,1952年開始提供夜間保育,是日本第一家夜間保育園,直到現在都還繼續托兒業務。在日本,很多寺院裡都設有保育園或幼稚園等教育設施,算是日本教育界的一道獨特風景。

我猜测是正是对于主夜神的信仰让这个寺庙开设了夜间保育的业务来在黑夜中保护小孩吧。我很喜欢这样的变化,宗教场所发挥着一些公共事业的职能也能让这个场所在新的时代更有活力,而且刚好开展的业务还和自己的信仰密切相关,真是个有意思的展开。

祇园#

从檀王法林寺出来后很快就骑到了祇园附近,在这里看到了有那种类似北京北海公园附近胡同中的人力车服务。看着小哥穿着足袋拉着车子跑在石板路上,让我有些恍惚穿越的感觉。
骑进了祇园我就没看地图,信着兴趣随意乱逛,没想到却被一座巨大的山门给吸引了注意力,查了一下发现原来我到了日本净土宗的总本山「知恩院」门口。于是改了计划,决定今天就逛这个寺了,刚好刚刚的檀王法林寺也是净土宗的,不妨先来看看净土宗。
不过写到这里我发现文字已经写了超多,精力也耗费了不少在查檀王法林寺的资料上,预备先休息。准备把这一天的文字分为上下两部分,晚上或明天再写关于知恩寺和净土宗的下篇。





本次旅程所有文章集合: https://blog.hatcloud.me/tags/旅程-瀛洲钓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