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女性的思想》感觉想要写这本书的随感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因为这本书不是用来阐述作者自己的想法,而是以前后两部分的形式总共介绍了十一位和女性主义相关的人物和他们的作品。这些作品按上野自己的说法「组成了她血肉的一部分」,是她至今思想的重要源流和养分。所以这本书中的内容是被划分成十一个不同的部分,串联起它们并非脉络分明,一以贯之地某种学科大纲,而是上野千鹤子这个人。她在阐述,评论这十一个作家的作品的时候其实也将自己的思考,成长过程和盘托出,她是这本书里隐藏的第十二位作家。
基于这本书的组织形式,我想用它指导我的方式来写它的读后感:直接阐述因其生发的思考,并在其中不时串联书中的内容。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先读过上野的《厌女》,其中上野对女性主义者的定义是:「意识到厌女症,并与之对抗的人」。这点在开篇提出,并在我读完通本后被说服。
而对我来讲,女性主义是被他者化失语化的庞大群体的重新发声,是一把用以剖开现行秩序(父权,资本)的一把思想的刀。
在本书介绍伊芙·科索夫斯基·塞吉维克和她的《男人之间》的时候总结她的她的观点:
一是男性之间互相认可对方是男人的连带感。塞吉维克将其称为“男性同性社会性欲望”(男性之间的纽带);
二是为了让男性的欲望朝向女性,所以禁止对同性别的男性产生欲望,即“恐同”(同性恋恐惧);
三是将被排除在男性间连带关系之外的、作为欲望对象的女性他者化,即“厌女”(女性嫌恶)。
这便是“男性同性社会性欲望、恐同、厌女”的三位一体结构。
我记得学生时代的时候不止一位女性朋友和我说过类似这样的话「我们女生和你们男生相处模式是不一样的,你们男生互相之间没那么多小心思」这是我第一次意识到男生和女生在和同性相处时候的模式差别,而塞吉维克的这个理论非常好地解释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
第七章介绍的爱德华·沃第尔·萨义德的《东方主义》中东方之于西方,第十章的佳亚特里·查克拉瓦蒂·斯皮瓦克的《底层人能发声吗?》中殖民地之于殖民者,我认为都是这个关于女性被男性集体他者化的的同构。
在女性主义的论述中,这种他者化常常会被认为是恶的帮凶,而实际上他者化本身并非如此。在个体的角度,自己,他者是一种确认自我的装置,也就是说,通过和他者的分割,自我才能从中浮现。「他者的否定性今日卻让位给了同一的肯定性」,韩炳哲的《他者的消失》中陈述他者的消失带来今日种种之弊病。《新世纪福音战士》中消弥用于区分他者和自我的壁垒(血肉)让人类成为整体同一的存在这样的表现让人难以接受。
所以其实这里讨论的他者化其实指的过污名化,非人化一部分人来确立「自己人」的行为,也就是「排他」。
塞吉维克的思想其来有自,她的理论我觉得离不开第六章介绍的米歇尔·福柯的理论基础。福柯认为近代的「性的装置」存在以下四个要素:
- 儿童的性教育化(pedagogization of children’s sex);
- 女性身体的歇斯底里化(hysterization of women’sbodies);
- 性反常的精神病理学化(psychiatrization of sexualperversion);
- 生殖行为的社会管理化(socialization of procreativebehavior)。
正是通过这四个要素组成的「性的装置」才能区分出「儿童」「女性」「男性」「异性恋」「同性恋」「婚姻」等概念。这些概念加入到语言的工具箱中后,后来者才能方便地去做更多的表述。
提到语言后我不得不提到书中提到的女性思想者们的一些背景:她们大多是诗人,作家,文学研究者。也就是说她们从事的工作大多都和文字息息相关。我来总结书籍的第一部分介绍的日本女性主义者们做的事情的话,其中之一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试图从原来男性主导的语言文字中创造出能让女性也能流畅表达地语言来。
人类其实是在用语言思考的,语言是作为人类用以思考的底层工具,而在累以千年,亿万人的思考堆叠后,在荒凉地精神世界中树立起了无数通过语言文字搭建起来的建筑。但非常遗憾地一点是,这些或瑰丽或粗糙,用以庇护人在精神世界不至于陷入困境的建筑物们的砖墙中鲜少女性和其他少数族裔的语言。
第一章介绍的森琦和江在怀孕的时候会觉得没法再说「我」这个单数的名词来指代自己,因为孕妇的状态是双位一体,肚中的孩子和自己密不可分,常常不能拆开来指代。书中第一部分介绍的五位日本女性主义者作为日本(日文)的女性主义先驱,我觉得或多或少都意识到了日语语言工具箱中能供给她们使用的工具寥寥无几,所以她们几乎都在尝试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扩充开这个工具箱。在我看来她们的行为是自愿从本来能遮风挡雨的建筑中跑到荒野里去,尝试造出新的建材和属于她们的棚屋,市集,教堂。值得高兴的一点是我觉得她们做成了,我注意到现今许多人在老建筑中活地窒息的时候会跑进她们搭建的亭子中大口呼吸。
某种程度上来说,《女性的思想》和《全球概览》是类似的书籍,它们都是好工具的概览,我觉得人除了需要趁手的螺丝刀之外,思想上也需要不少趁手的工具,而在当代,女性主义者们是最积极的创造思想工具的工匠。所以对于这本书,我觉得放下一些负担,像逛五金店一样地去读可能是个不错的选择。